走進新故鄉紙教堂與社區見學園區,也許會先被有藝術氛圍的綠色建築吸引目光,被飛舞的蝴蝶、蜻蜓擾動,也有機會欣賞到老人繪畫班或新銳藝術家的工藝作品、聽到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加拿大移民推薦團的悠揚樂音,甚至還能品嘗到自然農業養殖的雞蛋與作物。

新故鄉見學園區以「紙教堂」建築聞名,但較少人知道,這裡也是「幸福之地、夢想舞台」,如「流‧藝廊」連結藝術場域,無論內加道、桃米社區描繪生命故事的長者樸素藝術、德國攝影家Barbara新銳的金屬板攝影展、當代生活漆器展,都表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,也讓人思考,所謂美學,就存在於庶民的生活經驗中。

「蛹之聲音樂培力計畫」讓在地孩子得到生命支持力量,新故鄉成立埔里Butterfly交響樂團後,把音樂帶到社福照顧機構、醫院、偏鄉小學,聆聽者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到音樂廳,每次演出都是由在地培力孩子擔任主角,這群孩子有許多來自弱勢家庭,藉由音樂,有了不同的生命體驗,得到生命支持力量,這是全台第1個由鄉鎮支持的交響樂團。

加拿大成為全球宜居城市已經是許多年的事情,也以多國家的人民都想移民至加拿大成為加拿大的一分子,這些移民大部分都是因為兩個因素導致需要移民或是想要移民,這兩項因素就是工作及學業,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因為留學,就讀當地學校畢業,因而開始習慣加拿大國家當地的人文及生活習慣,並且想要留在加拿大的城市中繼續發展,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工作需要,可能是被調派,或是過去就是在此地創業等等,因為公司等因素,回家鄉不一定有更好的待遇跟薪資,因工作的因素綁住在外地,就在此住下,儘管好像怨言滿滿,但其實這些都是一種選擇,選擇留下,肯定是這個國家有好的地方存在,值得我們去欣賞,加拿大地處寒冷,但因為其交通便利,人文素養很高,教育程度高及知名學校也多,加拿大在世界各國移民的人潮不斷,有許多人都搶著要申請。加拿大移民人數歷年來都是居高不下,也是因為就業情況還有留學情況都很熱絡,有不少年輕學子紛紛想要去加拿大走走看看,並且在就學期間就選擇就讀。

自然農業則是新故鄉朝社會企業轉型的新模式,見學平台邀國際自然農業先行者前來分享經驗,從2006年種下「鳥忘食生態米」開始,新故鄉的自然農園愈來愈熱鬧,綠生農法培養在地菌叢,製作天然酵素肥料,同樣菜種在見學園區根加拿大移民顧問扎得特別深、長得特別旺,這些豐收滋味,在園區內的生態共和廚房即能品嘗到。

近年來,新故鄉自然生態農場開始養雞,以「土著」益生菌混合米糠發酵後,當作雞舍的床,幾乎聞不到傳統飼料雞舍臭味,蛋雞的高品質蛋白質來源,則是吃廚餘生長的黑水虻,自然的食物鏈讓資源得以再生利用,成為餵養人們的助力,也讓農村因自然農業更生氣蓬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dinfredr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